第219章 汉文帝的登基之路

酷酷的橙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大内文学 www.dnwx.net,最快更新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

    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吕雉疑惑的,主播到现在也没有解答她的不解。

    她实在是想不通,怎么她去世后,刘恒登基称帝成了汉文帝

    刘邦的儿子不少,其中刘恒是最不受宠的一个。

    就算在她去世后,有实力登上皇位的刘氏宗亲也有不少,怎么也不该轮到毫不起眼的刘恒。

    即便是刘邦的儿子不行,也有刘邦的孙子辈,理应轮不到刘恒。

    不仅刘恒不受宠,就连刘恒的母亲薄姬也不受刘邦待见。

    在刘恒几岁的时候,就被刘邦打发去了封地,就连不受宠的薄姬也一并打发去了封地。

    母子两人远在代国,和长安的功臣集团也没有联系。

    就这么无权无势不受宠的母子两人,居然能够得到功臣集团的拥立,从而可以笑到最后,多少让她有些费解。

    吕雉主播,你还没有回答我,怎么刘盈之后是刘恒夺得了皇位,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居正汉文帝刘恒能够登基称帝,纯粹是因为运气。

    李世民汉文帝运气好,白白捡了一個皇位。

    很多人说刘恒能当上皇帝,只是因为运气好,但苏晨并不这么看,仅仅有运气是不够的。

    “为什么有人说汉文帝刘恒能当上皇帝,纯粹是因为运气。”

    “汉文帝能够当上皇帝,确实不单纯是因为运气,也有一定的实力因素在里面。”

    “但是同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运气,就算他再有心机,再有实力,他也不可能有这个机会”

    “汉文帝的运气,简单来说,是刘邦死了之后,吕后把刘恒的几个兄弟都给杀光了。”

    “等到吕后死了之后,大家想找人来继承家业。”

    “这个时候发现,刘邦就只有俩儿子还在世了,老四刘恒,老七刘长。”

    “而这两个儿子当中,又数汉文帝年龄比较大。”

    “这样一来,皇位自然就掉到了汉文帝的头上。”

    “不过,这个事仔细说的话,那可就长了。”

    “而且,这个故事的真相,其实相当的狗血。”

    刘恒人在家中坐,皇位就掉到朕的头上,朕不愧是真龙天子,气运逆天。

    现在回想起来,他依旧觉得此事很神奇,有时候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他本来在封地好好当他的代王,内心从未想过有一天能和皇位沾上联系,可偏偏皇位不偏不倚落到他身上。

    此事说起来,他还要好好感谢吕后。

    要不是吕后把那么多的竞争者干掉,最后也不可能让他捡了便宜。

    所以严格的说,他能有今天的一切,要多亏了吕后。

    “有关汉文帝上位的故事,其实还得从刘恒母亲开始讲起。”

    “大概在楚汉战争时期,中原地区群雄并起。”

    “在各地的诸侯王当中,刘邦和项羽实力最强。”

    “但是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诸侯王。”

    “在这些其他的诸侯王当中,有一个名叫魏豹,这个魏豹是当年战国时期魏国王族的后裔。”

    “所以后来在秦朝末年的时候,魏豹就直接起兵了。”

    “等到项羽戏亭分封的时候,这个魏豹也就被直接封为魏王,有了一个正式编制。”

    “不过再之后,随着楚汉战争开始,这个魏豹就倒霉了。”

    “因为他所在的三晋地区,恰好是楚汉双方争夺的关键区域。”

    “所以在接下来的战争当中,刘邦打过来的时候,魏豹先倒向了刘邦。”

    “而等到项羽反杀过来之后,他又转投了项羽。”

    “对于这种典型的两面派,刘邦自然是忍不了的,后来就直接派韩信过去把魏豹给推平了。”

    “等到魏豹被推平之后,魏豹后宫里边的那些女人,也就都被刘邦收入到了自己的后宫,成为了刘邦的战利品。”

    “而在魏豹的这些女人当中,有一个姓薄的女子,这个女人就是汉文帝他妈。”

    “不过,这位薄姬刚被抢回来的时候,并没有马上得到刘邦的宠幸,而是去做了宫里的一个纺织女工。”

    “估计可能当时刘邦整天忙着打仗,也有可能是因为后宫女子太多,反正最后,刘邦干脆就直接把这个美女给忘了。”

    “直到一年多以后,刘邦宠幸其他后宫女子的时候。”

    “恰好当时那两个被宠幸的女人和薄姬关系不错,就顺道提了薄姬一下。”

    “在这之后,刘邦才想起来自己后宫还有这么一个美女。”

    “于是接下来,刘邦就直接让人去把薄姬给带了。”

    “然后当天临近了薄姬,再之后这个薄姬就怀孕了。”

    “一年之后,薄姬就给刘邦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已经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后来就被取名为刘恒,这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魏豹哈哈,真是有趣,虽然打仗干不过刘邦,但我的女人生下的儿子成了大汉皇帝,这波不亏,赚大发了。

    虽说汉文帝刘恒不是他的儿子,但没有关系,刘恒的母亲薄姬是他的女人。

    所以不管怎么说,在这一点上他是占了便宜的。

    这让他瞬间心情好受起来,不再被刘邦打败他的事而耿耿于怀。

    尽管刘邦实力强大,打得他丢盔卸甲,但那又怎么样,他的女人生的儿子成了大汉皇帝,这一点他赢了刘邦。

    对于主播说他是墙头草两面派,他是不认的,他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并不觉得自己有做错什么。

    刘邦和项羽的实力远胜于他,他倒是想正面刚,可那无异于以卵击石。

    所以刘邦打过来的时候,他又打不过,只能投降。

    接着项羽杀过来的时候,他也打不过,不投降只能等死。

    他也不想左右摇摆的,可没有办法,实力低微让他不得不如此。

    “其实从刘恒出生的这些前置剧情当中,我们就能看出来。”

    “很多网络营销号宣传汉文帝其实并不是刘邦的儿子,而是魏豹的儿子,这种说法其实根本就站不住脚。”

    “因为从怀孕时间上来看,就完全对不上。”

    “汉文帝出生的时候,这魏豹已经败亡两年了,所以汉文帝根本就不可能是魏豹的儿子。”

    “当然了,因为这些狗血剧情,刘恒出生之后,自然也得不到刘邦的重视。”

    “估计刘邦之前临幸薄姬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运气会这么好,一次临幸就有了孩子。”

    “不过,既然确定刘恒是自己的儿子,那该有的待遇肯定还是不会少的。”

    “所以后来刘恒出生之后,就成为了一个很特殊的皇子。”

    “所有人都知道他不得宠,就连刘邦后来也不怎么搭理他。”

    “在刘恒出生之后,刘邦后来就再也没来找过薄姬。”

    “但是这层皇子的身份却又明明白白的放在那里,谁都无法忽视。”

    “用现代的话来说,刘恒的这种状态,其实基本上就等同于是单亲家庭,或者也可以叫做丧偶式育儿。”

    “如果用现代的育儿观念来看,刘恒从小在这种环境下长大,多半会出现人格不健全的问题。”

    “但是从后来的很多事情来看,这个不受宠的特点恰好是刘恒最大的幸运。”

    刘邦本来刘恒成了皇帝就已经够让朕郁闷了,怎么后世人还造谣刘恒不是朕的儿子,这不是在质疑大汉的正统性吗

    他本就看不上薄姬,一个败将的女人,只是他的俘虏而已。

    兴起之时,随便玩弄一下罢了。

    可哪里能想到,就只是一次玩弄,居然就有了儿子,这让他及其郁闷。

    薄姬只是他消遣的玩物罢了,他可不愿意薄姬给自己生下儿子。

    也正是因为薄姬身份低贱,他才不待见这对母子,早早就把这对母子打发到了代国,免得看着心烦。

    他虽然不喜欢薄姬母子,但后世人要是怀疑刘恒不是他的儿子,这不仅是对他的侮辱,更是对大汉正统性的羞辱。

    毕竟无论怎么样,刘恒最后成了大汉皇帝。

    要是刘恒的血统出了问题,那他的大汉江山岂不白白便宜了外人,这让他如何受得了。

    不过话说回来,他之前不待见薄姬,从而不喜欢刘恒。

    但现在既然知道了刘恒就是日后的汉文帝,就是那个评分极高,深受后面皇帝推崇的汉文帝,那他就要重新考虑对刘恒的态度,或许可以把刘恒从代国接回来。

    “在刘恒出生之后,接下来的几年当中,刘邦彻底打败了项羽,平定了天下。”

    “然后先后除掉了几位异姓王,让汉朝彻底安稳了下来。”

    “而到了刘恒八岁那年,随着刘邦彻底解决了北方的叛乱,不受待见的刘恒就被刘邦一脚踢到山西去做了一个代王。”

    “一个八岁的孩子想要做一个镇守北方的诸侯王,这未免有点太难为人了。”

    “好在刘邦后来给他派了不少帮手,再加上薄姬一直不受宠。”

    “所以刘恒就藩之后,刘邦就直接让薄姬前往山西,跟着儿子刘恒一起去就藩了。”

    “就藩山西之后,接下来的十几年里,刘恒就彻底淡出了历史主线。”

    “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历史主线基本上就是刘邦去世,吕后把持朝政。”

    “大概在刘恒九岁那年,刘邦病重去世,刘恒就彻底成为了单亲子女。”

    “而在刘邦去世之后,随着吕后掌握了朝政大权,刘邦其他的几个儿子,先后遭了毒手。”

    “这主要是因为,吕后这个人性格比较极端,总是觉得自己儿子的皇位,会被其他几个兄弟威胁,所以才会对刘邦的那几个儿子下手。”

    “反倒是刘恒,因为一直不得宠,吕后其实也没有太拿他当回事。”

    “再加上刘恒他妈薄姬比较会做人,每一次吕后派人过来的时候,薄姬都能应对的很好。”

    “所以后来,当刘邦其他的几个儿子都先后被除掉了之后,唯有刘恒侥幸活了下来。”

    “历史无数次的证明,活得长真的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吕后没想到鹬蚌相争,最后让刘恒这小子捡了便宜。

    不得不说,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

    她为了儿子刘盈的皇位能够稳当,不惜想方设法除掉刘邦的其他儿子。

    毕竟她尽管是刘盈的亲生母亲,也不得不承认儿子刘盈确实太过懦弱,不是当皇帝的那块料。

    和刘邦的其他儿子一比,太子刘盈完全没有优势。

    担心儿子的皇位被刘邦其他儿子威胁,她这才毫不迟疑的对他们下毒手。

    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儿子刘盈的皇位能够稳如泰山吗

    要是儿子有这个本事,能够压住其他的兄弟,她何必下此毒手呢

    可她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刘恒这下子才是最大的威胁。

    她之前一直没有把薄姬刘恒这对母子放在心上,想着这对母子翻不出什么风浪。

    毕竟不管是薄姬,还是刘恒,都不受刘邦的恩宠,一直是透明人毫不起眼的存在。

    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子,最后成了夺取胜利果实的渔翁。

    “在吕后掌权的这十多年时间里,刘恒逐渐长大成人。”

    “虽然是在单亲环境下长大的,但是刘恒的那位母亲薄姬,却尽全力给了他最好的成长环境。”

    “母亲的努力无形之中也弥补了刘恒的人生,所以刘恒长大之后,反倒是成了一个很优秀的年轻人。”

    “最关键的是,薄姬当年本来就是大风大浪走过来的,这些年为了保命,同样也是教了刘恒不少人情世故。”

    “所以刘恒长大之后,要远比他的同龄人更加成熟老练,同时也更加懂政治。”

    “顺便说一句,根据后世史学家分析,刘恒做代王期间,很有可能娶了一个吕家的女子做王妃。”

    “因为在吕后掌权期间,为了稳固吕家的地位,吕后曾经大力推崇吕家和刘家的联姻。”

    “在吕后的干涉之下,刘邦那几个年龄比较小的儿子,基本上都娶了老吕家的姑娘。”

    “唯有刘恒,史书上只是记载,刘恒在登基之前,有一位代王正妃。”

    “而这位代王正妃,又给刘恒生下了四个孩子。”

    “但离奇的是,在刘恒登基之前,这位代王正妃就病逝了。”

    “而且,在刘恒登基之后,这位代王正妃所生的几个儿子,先后暴毙,一个都没活下来。”

    “更离谱的是,后来刘恒做了皇帝之后,对于这位年轻时候的发妻没有任何追封。”

    “照理来说,按照正常的逻辑,刘恒登基之后,这位代王正妃应该是被追封为皇后。”

    “而实际情况是,后来这位代王正妃就像是被刻意抹去了一样,不但没有坟墓,甚至就连正史上也没有任何有关于她的记载。”

    “所以后来很多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刘恒的第一位夫人应该就是一位吕家的女子。”

    “出于自保的目的,吕后活着的时候,刘恒对这位发妻百依百顺,但还是找机会让她自然病逝。”

    “而等到吕后去世之后,因为忌惮吕家的血脉,刘恒则是在功臣们的要求之下,除掉了自己的几个儿子。”

    “虽然这件事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但是从种种迹象来看,这种猜测应该是对的。”

    刘恒朕想要坐上这个皇位,却是不得不除掉自己的妻儿。

    他之所以能当上皇帝,全因为那帮老臣推他上位,要不然他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但那帮老臣选他当皇帝,也并非没有条件。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除掉他的正妻和四个孩子。

    原因也很简单,只因他的正妻是吕家人,而他的四个孩子身上流淌着吕家人的血脉。

    那帮老臣联合刘氏宗亲,费劲千辛万苦的除掉吕家人,自然不会留着他的妻儿。

    毕竟那帮老臣也担心,要是不除掉他的妻儿,以后很有可能会被报复。

    只有彻底斩草除根,那帮老臣才能放心的把皇位交到他的手上。

    其实在吕后死后,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除掉吕家人的那一刻,他的妻儿就不可能独活。

    他要是当皇帝,答应老臣的条件就是除掉他的妻儿。

    他要是当不了皇帝,那帮老臣就更不会客气的动手除掉他的妻儿。

    所以不管怎么说,他的妻儿身上流淌着吕家人的血,那就必死无疑。

    “反正不管怎么样,长大之后的刘恒因为成长环境过于特殊,刚刚成年,就成为一个非常有心机,而且非常有政治手腕的年轻人。”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那位已经把持了十多年朝政的吕后因病去世了。”

    “吕后去世之后,不到一个月之内,硕果仅存的几位开国功臣就联合了几位老刘家的王爷直接发动了政变,然后干翻了整个吕家。”

    “而吕家被干掉之后,接下来大家对于谁做皇帝的这个问题,却产生了很大的争议。”

    “这里我们得简单来说一下,刘邦在世的时候,一共有八个儿子。”

    “但是经过吕后的清理之后,这个时候儿子这一代里面,还活着的其实就只剩下老四刘恒和老七刘长。”

    “但是除了儿子辈之外,孙子这一辈当中其实也有不少人。”

    “刘邦的大儿子刘肥,这个时候已经去世了,但是刘肥有十三个儿子,而且这个时候有好几个已经长大成人。”

    “之前发动政变除掉吕家的时候,老大这一脉的几个孙子都出了不少力。”

    “至于老二刘盈,情况其实也很特殊,作为吕后的亲儿子,刘盈其实也有几个儿子。”

    “在吕后称制期间,其实就是刘盈的儿子做皇帝,然后由吕后来控制朝政。”

    “但问题是,对于那些发动政变的功臣们来说,他们不可能接受这个结果。”

    “好不容易干翻了吕家,如果继续让刘盈的儿子做皇帝,那未来这个小皇帝长大之后,是不是很有可能会反过来清算这些功臣呢”

    “所以不管是谁来做皇帝,接下来都不可能是刘盈的这几个儿子做皇帝。”

    刘邦皇后太不像话了,朕都已经把皇位传给太子了,为何还要对朕的儿子下此毒手。

    听到自己的八个儿子,被皇后杀得只剩下两个,他此刻唯有痛心。

    他不是不知道皇后心狠手辣,杀起人来毫不手软。

    可万万没想到,在他死后,皇后把屠刀砍向了他的儿子们。

    他实在是想不通,皇后有必要做这么绝吗

    刘盈的太子之位稳如泰山,在他死后,太子也会继承皇位。

    太子刘盈都已经是皇上,皇后都已经成了太后,没有任何人可以威胁到这对母子。

    可即便是如此,皇后却还不愿意放过他的其他儿子。

    这一刻,他真想废了这对母子。

    可他忍住了,他也知道这对母子已经成了气候,不是他想废掉就能废掉的。

    “如此一来,大家可以选择的对象那就只剩下三个了。”

    “要么选刘邦的那两个儿子,老四和老七,要么选老大的那些儿子。”

    “尤其是老大的大儿子,作为长子长孙,同样拥有继承权。”

    “所以接下来,围绕着这三个继承人,大家就开始进行非常激烈的讨论。”

    “因为涉及到各自的利益,所以谁都不愿意让步。”

    “而在这个争论的过程当中,支持长房长孙这一脉的人其实要更多一些。”

    “长房的大儿子名叫刘襄,吕后掌权的时候,这位长子长孙,其实已经继承了他爹刘肥的爵位,成为了一位货真价实的齐王。”

    “而在吕后去世之后,也是刘襄首先起兵反抗吕家。”

    “虽然最后成功干掉吕家的,是那些身在京城的开国功臣。”

    “但是不得不说,这位长子长孙的努力,确实产生了很大的效果。”

    “相比之下,老四刘恒和老七刘长虽然辈分要稍高一些。”

    “但是在之前清除吕家的行动当中,却根本没有任何作为。”

    “如此一来,不管怎么看,似乎都应该是由这位长子长孙来做皇帝更合适一点。”

    刘襄是啊,不管从哪方面来看,确实我最适合当这个皇帝,可为何皇位落到四叔刘恒手中,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他非常不服气,皇位凭什么不是他的。

    从身份来说,他是高皇帝的长子长孙,地位尊贵。

    而四叔和七叔不受高皇帝恩宠,地位远不如他。

    从功劳来说,是他第一个起兵反抗吕家的,而且在诛灭吕家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

    而四叔和七叔却在清除吕家的行动当中,一点作为都没有,功劳也不如他。

    凭什么皇位最后落到四叔头上,他一百个不服气。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刘家人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

    “这个开口说话的老刘家人,名叫刘泽,从辈分上来说,这个人和刘邦是一个辈分。”

    “在当时的刘氏宗亲当中,基本上就属刘泽辈分最高了。”

    “而在之前清除吕家的行动当中,这位长子长孙为了获胜,曾经挟持了刘泽,控制了刘泽麾下的军队,这让刘泽一直怀恨在心。”

    “所以接下来,轮到刘泽开口的时候,刘泽就只说了一句话。”

    “刘泽认为,这位长子长孙的舅舅也不是什么善茬。”

    “一旦让这位长子长孙继位,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外戚集团,再次重演吕家的剧情。”

    “刘泽的这番话,无疑是从根本上改变了历史。”

    “因为这几个功臣最怕的,就是未来再出现吕家这样的外戚,严重威胁到他们自己的地位。”

    “所以在之后,几个功臣开始明确表态,坚决不能立这位长子长孙做皇帝。”

    “如此一来,人选就只剩下老四和老七这两个人。”

    “相比之下,老七刘长当年被吕后抚养过一段时间,未来也有清算功臣集团的可能,唯有老四本人和吕家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母亲薄氏也没有什么背景,就算是老四上台做了皇帝,未来还是比较容易被大臣们操控。”

    “所以最后,大家一致决定要选老四刘恒来做这个继承人。”

    刘恒刘泽立了大功,要不是刘泽,朕也不可能坐上皇位。

    他非常感慨刘泽的那番话,彻底断绝了刘襄登基称帝的可能,从而把他送上皇帝宝座。

    要怪就只能怪刘襄这小侄子太愚蠢,得罪谁不好,偏偏得罪刘氏宗亲辈分最大的刘泽。

    刘泽和高皇帝同一个辈分,说的话分量很重,所以才能一番话让几个功臣打消立刘襄为帝的念头。

    至于功臣集团选他当皇帝,看他根基薄弱想要操控他,让他当一个傀儡皇帝。

    他只能说,那帮老臣完全想多了,他有的是手段和力气对付这帮老臣。

    “就这样,诛吕之乱被平定之后,原本在山西待了十多年什么都没做的刘恒。”

    “某天忽然得到一个消息,朝中派人让他去长安继承皇位。”

    “这个突然到来的消息,可结结实实的吓了刘恒一跳,可能刘恒自己都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竟然能当上皇帝。”

    “刘恒收到了这么大的消息,并没有急着要去长安。”

    “此时的刘恒年仅二十来岁,而他的表现却远超于他实际年纪一般的沉稳冷静。”

    “他并没有被这个当皇帝的消息冲昏头脑,这个消息如果换成别人的话,早就迫不及待了。”

    “虽然之前的刘恒在代国一直默默无闻,也没有什么存在感,但他对朝中的局势一直洞若观火。”

    “刘恒他知道此时朝中的大权都掌握在那些开国功臣的手中,吕氏家族在朝中的势力那么大,都能被他们给扳倒,这个突然砸在头上的皇位是不是陷阱呢”

    朱棣不愧是汉文帝,考虑事情就是周到,即便面对惊天大消息也能沉着稳定。

    这要是换成其他人,听到皇位落在自己头上,肯定早就迫不及待的去继承皇位了,哪里还会考虑其中有没有诈。

    天底下最大的诱惑就是皇位,每个人都想当皇帝。

    在巨大的诱惑面前,一般人是无法保持冷静的。

    哪怕明知道其中有诈,在无法抗拒的诱惑之下,也会奋不顾身的跳进去。

    可汉文帝不是一般人,会在巨大诱惑之下保持冷静的头脑,思考其中有没有陷阱。

    毕竟一群开国功臣除掉吕家人之后,突然通知汉文帝去长安继承皇位,很难说其中没有陷阱。

    有可能开国功臣把汉文帝骗去长安,然后把汉文帝一网打尽。

    又或是功臣只是看中汉文帝根基薄弱,想要架空汉文帝,把汉文帝当成傀儡。

    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也就不难理解汉文帝小心谨慎了。

    “刘恒先是找到了他在代国的团队班子,当时他的手下张武一些人商量说这个皇帝不能当。”

    “朝中的那些大臣都是刘邦时期的大将,以他们的军事能力跟政治手段,他们不仅仅是想当大臣那么简单,他们刚刚血洗京城,他们邀请大王去当皇帝,这不可信。”

    “而这时候有一个人看得更加透彻,他就是宋昌。”

    “宋昌他言明张武他们说的都不对,高皇帝分封宗室子弟为王,各国之间的形势犬牙交错,互相制约。”

    “现在刘氏的根基坚如磐石,天下人都觉得刘氏强大。”

    “而汉朝建立之后废除秦朝的苛政,对百姓们是非常的好,天下的人心都向着刘氏。”

    “现在天下的刘姓宗室跟大臣们互相制约,他们不能拿大王怎么样。”

    “而且大王的美名早早已经传遍天下,那些大臣也是顺应天下的人心,所以想迎接大王去当皇帝,不要再怀疑了。”

    “代国的会议结束过后,刘恒还是犹豫不决,他去找到了他的母亲薄太后商量。”

    “薄太后找人占卜卦象,卦像显示刘恒能当上天王。”

    “刘恒疑惑,本人已经是王了,还当什么王,占卜的说天王就是天子。”

    “后来薄太后又派她的弟弟薄昭去找到周勃,周勃把所有的原因都告诉了他。”

    “薄昭回到了代国之后,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让他们不必怀疑什么,这回刘恒才放下心来去长安登基。”

    “就这样,刘恒带着他的团队班子去了长安。”

    李世民汉文帝倒也小心谨慎,不过再怎么谨慎也不为过。

    虽然最后那帮老臣的确是真心实意的邀请汉文帝去当皇帝,但站在汉文帝的角度来看,其中有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大的。

    毕竟汉文帝在山西当代王好好的,那帮老臣诛杀吕家人后,突然邀请那时毫不起眼的汉文帝去长安登基称帝,怎么看都不寻常。

    要是他身处其中,也不会轻易相信那帮老臣的邀请。

    谁知道那帮老臣会不会造反,想要把他骗去长安杀掉。

    或是看他没有根基,想要借此操控他,上演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戏码。

    不过宋昌所说的虽然很有道理,开国老臣和刘氏宗亲相互制约,也不能拿汉文帝怎么样。

    但还是薄太后想得周到,直接派人去询问那帮老臣事情的来龙去脉。

    汉文帝虽然年轻,但那般谨慎小心,也足以看出汉文帝确实是当皇帝的料。

    “临走的时候刘恒笑了,拍了拍宋昌的肩膀,直言道真让你给说中了。”

    “因此走的时候,刘恒带着他坐着同一辆车。”

    “但是刘恒入了关中之后,刘恒并没有放松戒备。”

    “刘恒先是派宋昌去前面打探了一下情况,宋昌到了长安的渭桥,群臣们都在那里迎接。”

    “宋昌回去告诉刘恒,这回刘恒才放心。”

    “刘恒到了渭桥之后,所有的群臣都拜见他,刘恒立马下车回礼。”

    “大臣们看见这个新来的皇帝很是谦卑随和,不是那种飞扬跋扈的类型。”

    “而这时候周勃出来了,他想要单独跟刘恒说话。”

    “这时候的宋昌突然出来,宋昌直接表明立场,公事就在这里说,要是谈私事的话,大王不接受私言。”

    “这一下表明了刘恒的态度,不卑不亢,谁知道周勃要把刘恒拉过去讲什么潜规则。”

    “这时候的周勃很是尴尬,他跪在地下献出了玉玺。”

    “这玉玺看见谁不眼红,但不得不佩服刘恒的沉稳。”

    “刘恒立马推开玉玺,等到了代王府邸再说。”

    “后来到了代王府邸的时候,陈平、周勃、刘章等人再次请求刘恒登基。”

    “刘恒表示江山社稷的大事,自己恐怕没有这个才能,让他们再看看有没有比他更适合的,自己实在不敢当。”

    “这群臣们听到了这句话,全都伏在地上,再次请求刘恒担任皇帝。”

    “就这么刘恒还是推让了三次,刘恒这一番推让,弄得跟自己不想当皇帝一样,这都是大臣们求着他来当的。”

    “历史上也有很多三封三让的例子,这个时候陈平说了,我们都是认真考虑过的,天下的诸侯跟万民都觉得大王最合适,希望大王能答应我们的请求。”

    “刘恒表示如果宗室将相诸侯们没有比他更合适的,那他就不再推辞了。”

    “这么一番繁琐的流程下来,刘恒终于当上了皇帝。”

    各朝的老百姓虽然看不懂汉文帝为什么一再谦让,但他们非常钦佩汉文帝。

    不仅仅因为汉文帝开创了文景之治,是一个为老百姓着想的好皇帝。

    他们更加佩服的是汉文帝在皇位面前,还能如此谦虚谨慎。

    这要是换了他们,在老臣邀请他们去当皇帝的那一刻,就屁颠屁颠的跑去了,哪里还会一再推辞。

    天底下没有人不想当皇帝,他们要是有这个机会的话,自问是做不到汉文帝那般谦虚的。

    普通老百姓看不懂,但各朝一些聪明人却能看出汉文帝此举的深意。

    汉文帝一再谦让,无非是在和那帮老臣相互较量,并且取得了上风。

    要是那帮老臣让汉文帝当皇帝,汉文帝直接接受了,那这个皇位是那帮老臣给汉文帝的,因此汉文帝必须承下他们的人情,以后汉文帝需要偿还那帮老臣的人情。

    可现在汉文帝三次推让,是那帮老臣求着汉文帝当皇帝的,汉文帝接受皇位是在帮助那些老臣,这样一来汉文帝自然就不需要还人情了,也就可以避免受那帮老臣的掣肘。

    所以别以为汉文帝是在做无用之举,其实双方已经在明争暗斗了。

    “回顾汉文帝上位的这个过程,相信大家不难发现,在整个过程当中,运气真的是至关重要。”

    “如果没有薄姬这么一个母亲,或者刘泽当时没有说那句话,亦或者刘恒隐忍的差一点直接被吕后干掉了。”

    “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刘恒最后都不可能继位皇位。”

    “但是最后,刘恒偏偏躲过了所有的麻烦,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这运气无疑是最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

    “但是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除了运气之外,刘恒自己确实也厉害。”

    “别的不说,光是隐忍十多年不被吕后干掉,这就已经很厉害了。”

    “而刘恒入京之后,能够避免被大臣们架空,成功坐稳皇位,那就更是刘恒的手段了。”

    “所以说,没有运气,刘恒不可能当上皇帝。”

    “但是如果单靠运气的话,刘恒同样也不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在刘恒登基的路上,可以说是步步为营。”

    “从大汉开国以来,曾经历过清理异姓王、吕后专政、诛吕之乱种种血腥的斗争。”

    “而从刘恒继位之后,大汉的风气从此焕然一新,国家在他的治理下,一个历史上的盛世即将到来。”

    刘恒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很多人说他登上皇位只是靠运气。

    他也承认运气是一部分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聪明才智。

    要是他自身没有这个能力,即便是当了皇帝,也会被那帮老臣架空皇权,从而成为他们操控的傀儡。

    不过不管怎么说,天命在他,他最后成为胜利者。

    成为皇帝固然值得高兴,但他更知道,成为皇帝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当皇帝容易,怎么当好这个皇帝可不容易。

    唯有治理好这个国家,让大汉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才是他当皇帝的追求。,网址 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找书加书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