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海客之路

冷泡茶加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大内文学 www.dnwx.net,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蜀汉篇第4章海客之路在丞相平定南中后,史书上还记载了另一件值得一说的事儿。

    梁书记载孙权黄武五年,有大秦贾人字秦论来到交趾,交趾太守吴邈遣送诣权,权问方土谣俗,论具以事对。

    古罗马对于丝绸的热爱不用多说,现存壁画中的女性就经常穿丝绸。

    甚至因为太过流行还招致元老院保守派干涉,明文禁止男性穿丝绸衣物。

    保守派其中的支持者,作家老林普尼曾感叹从汉帝国到罗马,丝绸的价格翻了一百多倍

    并认为罗马每年有一半的铸币都因为购买丝绸而流出,高达一亿塞斯特斯

    塞斯特斯是古罗马的小银币,100塞斯特斯小银币合25第纳里斯大银币,合1奥里斯金币。

    这还仅仅是货币的流出,罗马人为了购买丝绸还会用玻璃、珊瑚、黄玉、精油等特产进行交换。

    古罗马不愧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一己之力养活了这条商路上的众多国家。

    偏厅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抽冷气声音。

    光幕上将罗马用以购买丝绸的花费换算的清清楚楚,百万金币

    这是什么概念怕不是能直接将现在关将军筑的江陵城给填满了而且是每年都有这么多

    糜竺则是拳头捏的咯咯响,声音都有些变调了

    “价格翻了一百多倍一匹两千钱的精绢,他们卖给大秦能卖出蜀锦的价格”

    两千变二十万,甚至糜竺都不敢去计算一匹精绢的成本有多少,怕算出来让会羡慕到发狂

    黄月英下意识将目前见过的最赚钱的东西对比

    “一卷诸葛纸,其价千钱,材费百五钱,匠费百八钱,卖之获利六百余钱”

    算不下去了,两倍之利丰厚至此,超逾百倍根本没法算“光幕所言不差,一条商路足以养活数个国家”

    刘备也难以维持淡然姿态,此前读史记时看到世宗派兵开这古身毒道还觉得劳民伤财。

    如今看来只觉得世宗高瞻远瞩,如此利润哪怕只掌握五成,大汉国力顷刻间也能翻上一番

    武将们计算这笔钱能养活多少骑兵,文臣们计算能抵得上几个州郡一年的赋税。

    小小的偏厅里,文武们第一次感受到了财富的魅力。

    刘备也红了眼睛“益州头等大事,当仿孔明,设锦官”

    众人俱是点头,虽然不可能掌握这条商路,但如今看来锦官之策简直太对了

    秦论此人到来的时间是226年,丞相平定南中的次年,很是微妙。

    而在梁书中,他的身份也非常清楚贾人,而非使者

    光幕上头一次,画面视线开始拉高,直至大秦和汉帝国置在同一画面里。

    从大秦到交州,秦论走的应是海陆,从红海出发,绕过印度到宝石之国锡兰停靠。

    从锡兰向东,过马六甲海峡后沿中南半岛东部一路北上,最终就到达了交州。

    这条航线在当时可以说九死一生,冒着这样的风险只为了见孙权一面秦论图什么总不能是十万哥粉丝吧

    所以合理的答案只有一个为求丝绸而来,只有百倍利润才能让商人无视九死一生的风险。

    秦论此人也更像一个商会首领,在孙权身侧留了十年才回国,多半也是为了开拓市场打通商道。

    停驻十年没有去蜀中,一个可能与当时商人地位不高有关,另一个便是可能丞相已经彻底打通了古身毒道。

    当时南中的大姓为什么能够“出其金银丹漆耕牛战马,给军国之用”无非便是因为身靠丞相能赚的更多罢了。

    刘备伸出手大概比了一下这个秦论的商路

    “五六万里且九死一生,这秦论,也是个好汉子”

    糜竺亦是觉得与有荣焉,请命道

    “竺愿有朝一日替主公而往大秦国一行”

    虽然光幕说此地后世叫罗马,但糜竺还是更愿意叫这个称呼。

    刘备认真思考了一下反而有点踌躇“子仲亦有大勇也”

    “然此路凶险万分,且将其留与后世子孙,子仲散家资随我二十年,如不幸殁于海路,我有何面目独去阴司”

    但此时糜竺反而一力坚持

    “主公,竺乃臣子,亦乃商贾,有为主公创万世基业之机会,如何能视而不见”

    “且秦论此人能来,则吾等亦可返,且竺虽是壮年,然文不及公琰季常,谋不如孔明士元,领兵作战,更是不及云长翼德万分”

    “一身所长,唯有商贾之道,竺愿效仿博望侯,开海商之路”

    糜竺跪伏在地上,头死死触在地板上,刘备竟一时间拉不起来。

    看其铁了心的样子,刘备只得改口

    “子仲心意我已知晓,若有万全之策,定不阻挠子仲前往大秦一行。”

    什么叫万全之策刘备也不清楚,但总之留个之后劝糜竺的机会。

    此时简雍也插口道

    “若有机会,雍也欲随这秦论往大秦一观。”

    简雍对大秦好奇的紧,如今看光幕一说更是百爪挠心,恨不得现在就出发。

    但简雍从不莽撞行事这秦论既然能来,那便能返,跟着他走总要安全许多。

    刘备无语“此事,等那秦论真的来时再言不迟。”

    “孔明怎么看这大秦”士元小声问道。

    “海路六万里”孔明摇摇头“即使走博望侯之路,也要四万余里,路途遥远,经数国。”

    “汉与大秦,有互惠之利,无交兵之嫌。”

    庞统同意,这个距离如何出兵

    还有个额外值得一说的便是大汉与罗马唯一一次的正式交流。

    虽然光幕又在跑题,但这个话题成功引起了厅内众人的关注。

    尤其如孔明庞统等熟读后汉书的,更是一时间失声

    “那使团竟是真的”

    众人侧目。

    作为丝绸之路终点,大汉和罗马双方对彼此肯定是十分好奇的。

    公元97年,甘英奉班超之命出使罗马,但受到了安息的阻挠。

    史书上记载的简略,只是说安息人将甘英引到海边开始满嘴编胡话

    哎呀,我们这里要是去大秦的话,顺风得航行三个月,要是逆风就了不得了,至少也得两年。

    我们每次去大秦啊,船上需要放足够三年吃的粮食才敢走而且这海还能惑人心智让你思念故乡,情不自禁投水而死

    因为安息224年就彻底灭亡了,这块地方后来也几经战乱,史书啥的一本都没,所以没人知道当年怎么骗的。

    我们现代一般认为甘英看到的是波斯湾出海口,在扎格罗斯山脉和莫克兰海岸山脉中间。

    往西北方两千公里就到了罗马,属于擦身而过。

    厅内众人一时间甚至也开始畅想若是甘英成功到达大秦,如今是不是便完全不一样

    庞统啐了一口冷笑道道

    “后世称博望侯之路为丝绸之路,这安息国据此通路,丝绸珍宝往来过境俱可掠钱财。”

    “无信之国,定是惧怕大秦与大汉联络会使其无容身之所”

    孔明皱眉也觉得颇为可惜,也提了另一个看法

    “光幕也言财帛动人心即便甘崇兰识破安息诡言,安息也或将以阴毒手段谋害”

    庞统叹息,也觉得孔明说的概率很大,最终只能扼腕叹息

    “贼子之国,憾其将灭,不能亲讨”

    按光幕的历法来算,这安息国国祚仅余十三年。

    大汉对于罗马的探索因为谎言无疾而终。

    但另一头,罗马的皇帝对于大汉也非常好奇,后汉书对此也有记载。

    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的使者从日南而来,献了象牙、犀角、玳瑁等,两国建交。

    但是对于送来的礼品,汉代史官们的评价是就这就这

    这些礼物在当时是汉朝周边藩属国的特产,你堂堂罗马,就送这所以当时大臣们怀疑这群使者是假的。

    这也很合理,毕竟古代商人假冒使节的案例比比皆是,宋时大食商人经常冒充使节去打秋风。

    说上两句好话就能被赏赐一堆东西,简直一本万利。

    但从现在考证来看,这群使者多半可能还是真的。

    众人这才明白了之前庞统和孔明的惊讶。

    刘备自己想了想倒也觉得非常合理

    “看光幕所计,那罗马一年能以百万之金购丝绸,然所献之物俱是寻常,由不得不被怀疑。”

    同时刘备也表示惊叹商人还假冒使节骗东西这也太大胆了。

    孔明和庞统对视一眼,两人感觉心中一痛

    若是真的的话,那大汉似乎真的错失了一个机会

    首先时间上来说对的上,从甘英出安息到罗马使团来汉,这期间罗马正好处于“五贤帝”时期。

    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安敦尼、马可奥勒留先后执政,这时候的罗马也有安东尼王朝的名号。

    大汉记载的安敦略去口音差异的话,与安东尼王朝名称二是吻合的。

    其次马可奥勒留掌权后,安息主动进攻了罗马的附属国,点燃了全面战争。

    因为安息的蓄谋已久从而使得罗马在战争初期惨败,边境军全灭。

    当时的马可奥勒留从国策上考虑,需要为罗马寻找一位盟友。

    而能入罗马皇帝的眼中的盟友,唯有那神交已久的强大的汉帝国

    今天两章3k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