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苏定方的遭遇战

冷泡茶加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大内文学 www.dnwx.net,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如此也算是一战灭国了。”

    刘备的语气也变得干巴巴的。

    对于这唐的壮举,一开始是钦佩,随后就是咋舌。

    而如今,看着一路走来的吐谷浑、薛延陀、东突厥、高昌、龟兹

    刘备的内心已经变得古井不波,正如那闻莽所说,此战之胜,毫无疑问,理所当然。

    “此战也称得上是奋唐太宗之余烈了。”

    孔明回头看,虽然从战绩上来看这唐是连战连胜,但其中凶险与机缘巧合,也难以令人忽视。

    就比如这唐太宗借天可汗之名,遥控西突厥国内局势。

    拉拢弱小,共制强敌,令这西突厥兄弟阋于墙,从而趁机插手西域之事。

    他仿佛能看到一队又一队的唐使骑马行在这崎岖的路上,名不见史但却一点点撬动了西域的局势。

    如果再回头看,孔明也不禁更加叹服

    “这唐太宗人生匆匆五十年,平乱世、治天下、复西域、击辽东。”

    “寻常人只要完成一件便可称伟业,其人难怪后世对其有千古一帝之称。”

    张飞同样也钦佩,不过更是记起

    “话说俺记得大哥年岁已”

    刘备看都不看直接截断了三弟的话头

    “故而我等必当效其奋勇争先”

    “亦当效这苏定方与李靖,年逾五十而奋发,其犹未晚”

    张飞哑然,只能跟了句

    “俺想说的就是这意思。”

    刘备呵呵一笑,选择不信。

    孔明看着这一幕,抚掌大笑。

    法正则是瞄了瞄苏定方对突厥的战法

    “看来这唐军,不仅善驭骑兵,也善制骑兵。”

    法正在返回成都与张飞同行时,问过雍凉之地的情况。

    如今韩遂远遁,据说庞统是想要将其骗到那高原

    不,应该说是想请其去高原上为大汉前驱,尽征西将军之职。

    雍凉只余马超,其人与其部下对简雍先生颇为信服,再加上庞统的口才,雍凉之地可称无忧。

    因此如今最大的问题便是驻守在长安的夏侯渊,以及其率领的上万骑兵。

    孔明理解了法正的想法,因此略微琢磨了一下便道

    “这苏定方所率之兵不多,故而尽出长矛,先求不败,再求胜机。”

    “关中平原,我军若无人数之劣,或可采用前汉击匈奴之步阵,合唐之军阵技法。”

    “中军布弓、弩、长矛、利刃四重,轻骑列于两翼迎敌。”

    法正微微点头,将其记在心里。

    唐朝对于西突厥这个老朋友可以说是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去一步步攻略蚕食。

    好在最终获得的回报也相当丰厚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

    更大的回报当然还是领土的扩张,从西域到咸海之间,唐朝增设蒙池都护府和昆陵都护府。

    两个都护府的分界线是楚河,这条河的名字来源正是华夏当中的楚地。

    这条如今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河流,有着属于强汉的故事。

    这条河在西汉之前被称塞河。

    汉元帝初年,已经被打残的匈奴起了内讧,呼韩邪单于向汉臣服,郅支单于向西部扩张。

    郅支眼见呼韩邪入汉朝当官,秉承着“我寻思这块领地也没人要啊”的想法,开始蚕食呼韩邪的地盘。

    结果没想到的是,呼韩邪很快就与汉军一起重返西域,并将所有敢对大汉呲牙的都收拾了个遍。

    郅支于是不甘心的再次远遁,但在跑之前,他干了件大事

    写信卖惨让汉元帝把他的儿子放了回来,然后或许是为了泄愤,杀掉了汉使谷吉,然后远遁康居。

    郅支决心在此秣马厉兵,他要安心谋发展,潜心搞建设,要一鸣惊人,要重新成为草原雄主。

    结果他等来的是大汉的惩罚。

    汉元帝建昭三年,西域都护甘延寿、副校尉陈汤带着远征军直击康居。

    郅支单于本是有逃跑的机会的,但不然怎么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呢

    “汉兵远来,不能久攻”,这就是郅支单于的判断。

    但汉军直接以雷霆手段破灭了郅支单于的梦想。

    汉军四面合围,先破外城,再破内城,四面火起,鼓声震天,郅支单于最终被逼入内廷,被军侯代理丞杜勋斩首。

    陈汤归京城给汉元帝表功时,上书了那封铭传千古的奏疏

    宜悬头槀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此战过后,陈汤令汉军在塞河附近筑城以守边疆。

    因为远征军将士颇多楚人,为了纪念家乡,将士们将此河改名楚河。

    唐朝成功再复此疆域,并将此河作为两个都护府的分界线。

    时隔近七百年,两大王朝在中亚地区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遥相呼应。

    刘备几欲落泪。

    而这种感情,在场之人也无不感同身受。

    他们的强汉,亦不输后辈的盛唐

    而他们一干等人齐聚于此,既因如此强汉,亦是为了如此强汉

    张飞挥了挥拳,对自己的目标有了清晰的认知

    就算一时间不能将疆域复至此,怎么着也得领兵去此地看看,找两个不开眼的见见血,祭奠一下这些先人

    孔明对此事知晓的清楚明白,回忆了一下,无奈笑道

    “认真说来,甘延寿与陈汤两人亦是使者。”

    刘备收拾了下情绪,缓缓道

    “彼时,两人率护军出使西域,陈汤见郅支单于,便建言趁其不备,调屯田戍边兵卒,征西域藩属国之兵马,行奇袭之举动。”

    “甘延寿认可陈汤的建议,但坚持要上表朝廷,陈汤认为战机稍纵即逝,不能如此刻板。”

    法正接着道

    “嘿,结果没想到两人还没争论出个结果呢,甘延寿先病倒了。”

    “陈子公是个果断的,假传圣命,伪托甘延寿之名,征召屯卒及乌孙车师等国,聚四万之兵,一战灭了郅支单于。”

    法正摇头叹服,对陈汤的胆略佩服异常。

    关于这种行非常之事,法正不好评价,毕竟那崔寔还批评孝元皇帝是汉室基祸之主呢。

    不过法正还是佩服孝元皇帝对此事的宽容的

    下诏免除二人矫诏之罪,甘延寿封义成侯,拜长水校尉;陈汤赐爵关内侯,拜射声校尉。

    并且各赏食邑三百,黄金百斤。

    “惟憾后世没将此河纳入”

    刘备话刚出口,随即就顿住,摇了摇头道

    “历这宋之偏安,蒙古之入,河西走廊凋零,难以强求。”

    毕竟这闻莽说的明白,到了明时,这河西都成荒漠了。

    无田无水,生存都是问题了,更遑论要守此疆土,未免太过强人所难。

    因此更是下定了决心

    “如今河西尚且水草丰茂,我等绝不甘于人后”

    众人轰然称诺。

    一个人不可能永远走背运,苏定方就是如此。

    658年西突厥被灭之后,次年苏定方就收到消息

    葱岭那边又有人造反了

    于是看完小鲁第二次当男一号之后,苏定方就再次坐不住了。

    而此时在李治心里,苏定方那也是相当的靠谱,于是君臣一拍即合。

    命苏定方统一万马步兵,以及三千骑兵,皆为精锐,兵发西域。

    写作平乱,实为灭国,苏定方可以说是兴冲冲的出发了。

    结果没想到的是,半路走到青海的时候,跟吐蕃人打了个照面。

    此时的吐蕃跟唐朝关系早就不复以往了,毕竟松赞干布和李世民这对翁婿都已经死了好几年了。

    吐蕃这边的剧本咱们简直太熟悉了,松赞干布死的突然,儿子不大,于是理所当然的,国相噶尔东赞域松操持国政,他还有个咱们更耳熟能详的名字禄东赞。

    禄东赞的野心人尽皆知,吞并白兰羌,侵占吐谷浑,都是在他的主导下吐蕃悄悄做的事情。

    656年禄东赞率十二万军将白兰羌彻底吞并后,就在如今青海境内的积石山屯兵,准备对灭国后留下的吐谷浑部落磨刀霍霍了。

    这种事情当然是不可能也不会知会唐朝的,而苏定方为了急行军,恰好走的就是这里。

    于是双方在乌海今青海湖南龙羊峡附近遭遇,彼此双方都吓了一跳。

    吐蕃这边领军的人是亚相达延莽布支,将八万吐蕃驻军。

    大唐这边是苏定方亲自领军,一万三的精锐。

    被吓了一跳的苏定方几个穿插将对方蹂躏了一遍,毫无悬念的大破之后,就急匆匆的朝着西域而去,他还要赶着平叛去呢。

    此战在唐史就留下了短短一句话记录

    在乌海以少胜多,大败吐蕃。

    甚至连斩获如何都懒得写,因为很可能苏定方自己也不清楚。

    反而是吐蕃这边记录的很详细,因为这一战在吐蕃国内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达延莽布支当场战死,禄东赞因此被追责,以年老为由被罢相,倭美岱类赞成了吐蕃的新国相。

    不过这个倒霉蛋不久就遭遇了刺杀,禄东赞重新掌权,属于吐蕃的重大政治事件了。

    而苏定方对此浑不在意,被闲置了半生的这位名将一心只想完成ki,再也不想坐冷板凳了。

    这种迫切的心情驱使着苏定方发动了急行军,日夜兼程,一天一夜跑了三百里地。

    于是造反的思结阙俟斤都曼就惊喜的发现一觉起来,唐军已经围城了。

    这个都曼倒也光棍,自缚出城投降,堪称是苏定方打过的最轻松的一场灭国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