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天下表率

冷泡茶加冰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大内文学 www.dnwx.net,最快更新剧透历史:从三国开始最新章节!

    汴梁宫殿当中的商议并不能影响到其他处。

    展示完画作之后,镜头一转,一张金银相错的矩形金属板映入画面。

    一双手探入画面,以锦缎包着将其小心的拿了起来,来回翻转着将每个细节都呈现了出来。

    小金属卡的底色呈赤铜色,首先呈现的一面是一幅以银丝錾错而成的图画。

    银丝蜿蜒,在偏红的底板上勾勒出了欢庆的高楼、人头攒动的长街、火树银花一般的打铁花之景,空中部分尚还漂浮着一盏盏灯火。

    将这金属卡翻过来,另一面则是鎏金文字,启头是工整的“闻莽”两字,主体部分也是龙飞凤舞的“三秦欢庆,迎送一宵”。

    署名的部分则可谓是密密麻麻汉刘备、诸葛亮、张飞、庞统、法正、鲁肃、简雍、马超

    以及署名最末还有另起的一行小字代关羽赵云徐庶黄忠遥敬。

    显而易见,就如此前那署名“帝李世民”的赤金贺卡一般,这小金属片也是一张贺卡。

    感天动地这次的署名终于不是文盲了,泪目。

    单凭这点,这张贺卡绝对算得上u主收到的年度最佳礼物

    之所以如此评价绝对不是因为这一面错银一面鎏金的工艺,天地可鉴

    另外这署名实在是太复杂了,都有鲁肃了,怎么不见我最爱滴十万哥

    你那是馋十万哥吗你那是想要用十万哥刷战绩,你下贱

    不过说真的这署名确实复杂,怎么看感觉都有点重文轻武,这不去魏国牛两个武将过来

    让我来的话,张辽张合徐晃庞德都相当不错嘛,实在不行还有年青一代的邓艾郭淮,都是好苗子,拉拉科技刷刷属性,出门就暴打曹阿瞒。

    其实这也不算差吧,毕竟五虎上将都已经凑齐了,花两年时间平天下足够了,不一定非得招五子良将。

    确实最好两年内把天下横推了,不然庞统法正鲁肃好家伙没一个长命的。

    该说不说邓艾确实不错,只是可惜想要招募需要占了新蔡,这儿又不好守

    邓艾也太远了,还不如说说这贺卡,真好看啊。

    废话,赤铜作底错银作画,再鎏金书字,这东西要在墓里发现也能算国宝了。

    确实国宝,因为其可能揭示了三国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唉,要是真的就好了。

    罗贯中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

    前面忘了,中间忘了,结尾也忘了,总之,两开花。〗

    汉长安将军府中,鲁肃一时间不知道该作何种表情。

    即便与孙侯闹得很不愉快,但终归也是为其劳累了十几年,很难说出什么决绝之言。

    好在在场的众人就好似没看到孙权两字一般,张飞更是嚷嚷道

    “这后世说话委实教人生气”

    庞统顿时侧目“翼德竟知矣”

    什么短命之说,庞统丝毫不在意。

    后世所知的凤雏庞统,益州中流矢而亡;他大汉军师庞统,汉中雍凉纵横裨阖,出入军阵皆有亲卫强盾相护,压根不带怕的

    调侃了张飞一下,庞统转而注意到被后世着重所说的名字,琢磨了一下道

    “这邓艾,若早前知其名,当于南阳寻觅其人也”

    庞统作为荆州本地人,对本地和中原氏并不陌生,据他所知汝南新蔡并无邓氏。

    说起来邓氏,当首推南阳邓,春秋时楚国灭邓国,邓况携宗族迁至南阳,后来光武皇帝时还出了云台二十八将的邓禹,南阳邓氏愈发兴盛。

    直至赤壁之战曹操败走,退回北方时卷荆州精华之所在,南阳邓氏尽迁于北,散落汝南诸地,与这邓艾需在汝南新蔡招募也能吻合得上。

    故而庞统方有此感叹,如今南阳已为云长所克复,但南阳邓氏族人早已被强迁走五年矣,邓艾与其家人应当便是被裹挟其中。

    “若为纯良之辈,则终能共事也。”

    对此孔明倒是不担心,毕竟科举初见成效,等灭曹贼之后再兴科举,这邓艾只要有才则必能脱颖而出。

    不过想到邓艾,孔明便也顺理成章想到了小姜维,不知等将来若真能招揽来这邓艾,与姜维相见会是何景

    一时间孔明都觉得有些期待了起来。

    孔明还在畅想,那边刘备则是看着后世所说的“天团”之语也略有一点迟疑

    “孔明,那张儁”

    若说对这张合没一点想法那自然是假的,无论是其临阵巧变察机之能,还是出其不意稳中有变的领军之才,皆为刘备看在眼里。

    虽不是能破敌灭国之上将,但绝对是担得起良将这个称呼的。

    结果就这么被曹操扔在这里不闻不问,既不以生俘交换,也不以钱粮易之,刘备都想遣秘使去问问那曹丕,用多少斤蔗糖能换取张儁的妻小

    对此孔明也只能苦笑

    “主公若有闲暇不妨拜访一二,以免张儁心躁。”

    “至于其他事等西出潼关,则必有变机也。”

    简单议定之后,几人也重新抬头看着光幕,眼看着后辈用绸布小心衬垫着,但仍旧爱不释手的样子,张飞乐呵呵道

    “这后世喜欢,那便再好不过也。”

    刚刚过去的新年是张飞几十年生涯当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年,衣食足而屋舍暖,仓廪有余粮,直街有欢庆。

    也是那时,军师说要仿后世作一贺卡,使众人联名共祝,那贺卡上的落款除了远在荆益的几人,皆为亲手所书。

    光幕上那后辈翻来覆去又看了几遍之后,方才依依不舍将其郑重装盒收了起来。

    最后展出的是一组瓶子,透过透明的瓶身能看到内部棕黄色的液体。

    “这是油”孔明看其模样猜测了一下。

    这个更加简单,香油,或者更确切的说,芝麻油,要是非得加个前缀的话,那就是古法压榨芝麻油。

    味道醇厚,色泽剔透,跟现在市面上卖的感觉差别也不是很大。

    要说唯一值得注意的大概就是瓶身上凸起的标字贞观五年左藏署。

    唐朝的左右藏署和两京诸市署属太府寺,掌长安和洛阳的市场贸易,调节物价掌管国库,这些都是太府寺的职责。

    因此有这个标志的也算是皇家御用之物了,只不过这个透明玻璃瓶怎么看都不像唐风的,反倒是像两元店风格的。

    两元店笑死,什么大实话。

    话说我记得上次大佬送了麦子和盐,这次送油,下次送个米面那基本就齐活了,让文盲直接享受编制内过节待遇。

    话说为啥是芝麻油,唐朝用油的话不应该是算了我也不知道。

    这个反而还挺正常的,汉唐宋三朝最常见用的油就是芝麻油,宋代的记载当中说“油通四方可食与燃者,惟胡麻为上”说的就是芝麻油,这个作物汉朝经西域传入中国,所以也叫胡麻。

    我记得之前说到大豆的时候说过大豆是本土作物吧,为啥没用来榨大豆油

    古代工艺不行主要是,清朝百姓也有记载,同样都是二石原料,菜籽能出油八十斤,大豆拼了命也只能榨二十二斤,差太多了。而且没有现代工艺的情况下,大豆油质量很差,宋朝人抱怨大豆油异味太重只配煎豆腐,元朝人说大豆油味道不好不说,吃多了还会中毒,跟二石出油百二十斤的芝麻根本没法比。

    除此之外更大原因还是丈育u已经说了很多次的气候,芝麻在哪儿都能活,所以北方占据主力时自然欢迎芝麻,南宋开始南方开发完善,与芝麻一同传入中国但能秋种夏收两年三熟乃至四熟的油菜就成功取代了芝麻,成了古代主要油料。

    既然聊到这个,我还能再补充一下,明清时候一个是工艺变化让大豆走俏,另一个是因为花生传入,这东西也是容易榨油而且种植简单产量大,芝麻彻底不再作为油料作物。

    花生原产地是哪儿来着

    美洲,天赐之地美洲也,经常穿越的朋友都知道,掌握了美洲的红薯土豆玉米,那么就掌握了消灭饥饿的钥匙。

    经常穿越可还行,不过就算有培育这个门槛,美洲也依然算特么绝对的好地方。〗

    甘露殿中鸦雀无声,众人皆看着李世民站在地图前在努力回想诸地的后世之名。

    “澳、亚、欧”

    李世民喃喃自语,手指也在地图上摩挲着由西至东。

    “非洲竟皆不如美洲也”

    他犹记得,此前在知晓玉米后,他与文武群臣便有猜测这美洲应该与华夏所在隔地球而居。

    若欲去彼处,或需经辽东以东,或需以远超此时之巨船横渡东海。

    甚至闲暇时候李世民还胡思乱想过,始皇想要造访的仙州,方士们所说的洞天福地蓬莱仙岛,莫非就是这美洲

    只是可惜有诏百骑司打探美洲的消息,至今除了有几个装神弄鬼欲诈钱的僧道外,再无其他消息。

    反倒是那几何原本,已经有胡商在尝试与鹰犬接触想要谈个合适的价格,好返西方打探。

    虽然即便顺利可能也要花上两年时间,但李世民表示这完全不算事儿,等得起。

    暂且将这个想法按下去,李世民从思绪中醒过来扭头瞧着杜如晦笑道

    “依克明所说,果真有得也。”

    此次赠送胡麻油也是杜如晦的主意。

    这位大唐宰相在试过铁锅之后便难以忘怀,随后直接注意到的便是炒菜需要用油的问题。

    故而昨日从国库中取了胡麻油,今日赠送果真有收获。

    杜如晦拱拱手也忍不住笑道

    “天下能称大事者,唯百姓锅中之饭食也。”、

    房玄龄则是已经开始思考了

    “与胡麻一起传入中国且能作油料”

    “应是芸薹。”

    长孙无忌肯定道,眼见房玄龄略有一些疑惑便紧跟着解释道

    “便是胡菜。”

    房玄龄恍然大悟,随即也从记忆中拎出来了这个几乎无存在感的作物。

    眼看着长孙无忌脸上还有一些不豫,那是知晓许敬宗之评后残余的神色。

    毕竟,王莽就不谈了,陛下对那司马宣王的鄙视之意、后世对晋宣帝与洛水的百般调侃,没人不记得。

    这种情况下将人与司马懿相比,不可谓不恶毒也。

    房玄龄都想象得到,今日散议之后长孙无忌多半便要直接杀到许敬宗府上。

    要不要跟着去看看以免横生枝节房玄龄心中考虑着不过面上丝毫不起波澜,笑道

    “长孙君博闻多识矣。”

    长孙无忌脸上的不快缓解了一些,低声道

    “算不得什么吾去岁于庄田中种天下作物,欲尝襄助陛下,这胡菜亦有种植,玄龄若需”

    “那便再好不过。”房玄龄也不矫情。

    随后脑袋中也思索,这研究油料既需种还需榨,所忙不难,然事颇杂。

    不然还是去国子监找一批学生帮忙房玄龄逐渐打定主意。

    眼看着陛下依然站在地图前一副不舍的样子,房玄龄最终还是劝道

    “陛下,这美洲可称远在天边,如今眼下之计不如先种胡菜也。”

    最后又看了两眼,李世民终于挪过了眼睛,眼看着光幕上已经淡去内容,在询问是否要回放,笑道

    “回放之事,克明玄龄尽可自定。”

    “回放之事,此后再议”

    汴梁殿中,赵匡胤也不管赵普眼神如何不舍,依旧坚持下了决定。

    于是赵普只能依言,心中忍着万般可惜,一笔一笔在石桌上写下了“不必回放”。

    随着殿顶的异像逐渐消散,一起消散的还有赵光义眼中的光芒。

    似乎感觉到自己命运终于要迎来一个决议,晋王的身体已经止不住的发抖了起来。

    “臣弟与官家乃骨肉兄弟。”

    “俺自是知晓。”

    “大娘娘在时”

    “汝这狗嘴且闭了罢”

    赵匡义翻了个身,换成了伏在下的姿势,终于真心实意的讲出了内心的恐惧

    “兄长,臣弟不愿”

    叹息一声,赵匡胤摇摇头,随后扭头示意了一下,有眼力劲的内侍便主动为官家打开了殿门。

    远处禁军押守着的三人当中,当即便有一个内侍打扮的人直接跪了下去,磕头如捣蒜,尖利告罪的声音当中满是懊悔。

    另外一个文士面如土色,虽然两股战战但好歹还能站稳。

    眼见官家毫发无损的出现,还有一个不三不四打扮的人当即就往禁军撞去,但顷刻间便被打翻在地牢牢踩在地上,以防其再暴起伤人求死。

    赵匡胤从容不迫,单手拎着自己好弟弟从殿内拖了出来。

    一边走一边还温声交代

    “朕何必杀你惹天下非议你我本乃兄弟,自需扶持。”

    “汝既疯癫,朕自当悉心照顾不弃,以作天下兄友弟恭之表率也。”

    但反倒是这“兄友弟恭”四个字让赵光义再也支撑不住,眼睛一翻撅了过去。

    本章完